纽约·时光写意 time and again-尊龙凯时app

最美丽的家 ad style  | 2014.01.14

纽约·时光写意 time and again

中国艺术家娶美国室内设计师为妻,谷文达在美国二十几年的家,处处是时间蕴染出的精彩写意,那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中西合璧。
编辑 | 夏金婷
作者 | ginger
摄影师 | mark gregory peters
  • 男主人: 谷文达,当代备受国际瞩目的华人艺术家之一。他1955年生于上海,上世纪80年代移居纽约,作品以大胆激进、惊世骇俗著称,其中名为《天坛》的作品登上1999年3月号的《美国艺术》,影响了之后的一批艺术家。谷文达现生活、工作于纽约和上海两地。谷文达在自己位于纽约布鲁克林的家中,背景的“水墨画”是那幅著名的《联合国》。

  • 客厅里,一个残缺却衣饰褶皱生动的石像,是kathryn从拍卖会上买来的,因为那些优美古典的衣袂线条。

  • 客厅里外婆的地毯、妈妈的钢琴、爷爷的边柜、先生的艺术,在女主人的搭配下穿越了空间与时间的界限。大理石的茶几,明代的小方凳,双方家庭的物件集合在这里适得其所。

  • 石像维纳斯旁边的一把椅子,其实是谷文达的一个影像作品,卧室里也放了一个,这把椅子还兼具实用功能,偶尔可以坐坐。

  • 即使是大艺术家曾经最重要的作品之一,在家里也能与残缺的石像、筋骨尽显的树根茶几和谐相处。西式沙发的舒适,搭配树根茶几的筋骨,在这个空间内显得气质独特。更妙的是颜色的选择,窗帘和壁炉都用了浅橙色,优雅中又透着新鲜。

  • 厨房岛台的石面上可以像黑板一样写字,比如今日菜谱、野餐计划,抑或是……我爱你!厨房内超大的壁橱少不了,收藏瓷器是kathryn的爱好之一。岛台上的黑板实用又有趣。

  • 餐桌是kathryn的妈妈做的,桌上的花器是她自己的作品,而壁炉是房子原来保留下来的,家里的各处细节都能体现人之深情。

  • 女主人: kathryn scott,是一位成熟、细腻的室内设计师。在kathryn看来,室内设计一是要考虑自然资源的有限,二是设计要符合人们不停变化的生活方式。她位于纽约布鲁克林的自己的家,也是kathryn的诸多作品之一,而这里无疑更能体现她的审美和设计功力。

  • 餐厅的位置是原来这栋房子的一个边厅,kathryn的想法是把这个餐厅布置得像是由一个图书室转变而来的。一家人对食物的选择基本上以天然、有机为主,正如他们珍惜老建筑、旧物身上的历史、人文痕迹一样。

  • 玄关处除了谷文达的作品之外,还有一张裱好的信函,是当年谷文达来美国时老师写的推荐信。

  • 客厅过去就是餐厅,门楣抬高以增加两个空间的交流。

  • 楼梯总是一座老建筑的底气所在。

  • 厨房一角。

  • 客卧。

  • 女儿房,床头的小油画是kathryn年轻时的作品。

  • 旧式黄铜把手和按钮都原封不动地保留着,背后却联上了最新的电话系统,门内人按电话键就能与门外人对话、自动开门,门上的摄像头则连接工作室的电脑以便看清访客。

  • 主卧卫生间的配件都是从旧货市场上淘来的。

  • 曾经在一栋西洋古典老建筑房檐“站岗”的陶俑怪兽,被kathryn搬回家,打通滴水嘴,成了浴缸龙头。图书馆气质的餐厅,陶俑怪兽把守的水龙头……优雅之下还藏着各种小幽默。

  • 主卧及卫生间的墙面处理有很强的手工痕迹,类似意大利湿壁画的质感。

  • 主卧的床头柜来自上海。暖橙色调贯穿整个家,让人想起《圣经》里的一句话:“爱是恒久忍耐……爱是永无止息。”

  • 男主人: 谷文达,当代备受国际瞩目的华人艺术家之一。他1955年生于上海,上世纪80年代移居纽约,作品以大胆激进、惊世骇俗著称,其中名为《天坛》的作品登上1999年3月号的《美国艺术》,影响了之后的一批艺术家。谷文达现生活、工作于纽约和上海两地。谷文达在自己位于纽约布鲁克林的家中,背景的“水墨画”是那幅著名的《联合国》。

  • 客厅里,一个残缺却衣饰褶皱生动的石像,是kathryn从拍卖会上买来的,因为那些优美古典的衣袂线条。

  • 客厅里外婆的地毯、妈妈的钢琴、爷爷的边柜、先生的艺术,在女主人的搭配下穿越了空间与时间的界限。大理石的茶几,明代的小方凳,双方家庭的物件集合在这里适得其所。

  • 石像维纳斯旁边的一把椅子,其实是谷文达的一个影像作品,卧室里也放了一个,这把椅子还兼具实用功能,偶尔可以坐坐。

  • 即使是大艺术家曾经最重要的作品之一,在家里也能与残缺的石像、筋骨尽显的树根茶几和谐相处。西式沙发的舒适,搭配树根茶几的筋骨,在这个空间内显得气质独特。更妙的是颜色的选择,窗帘和壁炉都用了浅橙色,优雅中又透着新鲜。

  • 厨房岛台的石面上可以像黑板一样写字,比如今日菜谱、野餐计划,抑或是……我爱你!厨房内超大的壁橱少不了,收藏瓷器是kathryn的爱好之一。岛台上的黑板实用又有趣。

  • 餐桌是kathryn的妈妈做的,桌上的花器是她自己的作品,而壁炉是房子原来保留下来的,家里的各处细节都能体现人之深情。

  • 女主人: kathryn scott,是一位成熟、细腻的室内设计师。在kathryn看来,室内设计一是要考虑自然资源的有限,二是设计要符合人们不停变化的生活方式。她位于纽约布鲁克林的自己的家,也是kathryn的诸多作品之一,而这里无疑更能体现她的审美和设计功力。

  • 餐厅的位置是原来这栋房子的一个边厅,kathryn的想法是把这个餐厅布置得像是由一个图书室转变而来的。一家人对食物的选择基本上以天然、有机为主,正如他们珍惜老建筑、旧物身上的历史、人文痕迹一样。

  • 玄关处除了谷文达的作品之外,还有一张裱好的信函,是当年谷文达来美国时老师写的推荐信。

  • 客厅过去就是餐厅,门楣抬高以增加两个空间的交流。

  • 楼梯总是一座老建筑的底气所在。

  • 厨房一角。

  • 客卧。

  • 女儿房,床头的小油画是kathryn年轻时的作品。

  • 旧式黄铜把手和按钮都原封不动地保留着,背后却联上了最新的电话系统,门内人按电话键就能与门外人对话、自动开门,门上的摄像头则连接工作室的电脑以便看清访客。

  • 主卧卫生间的配件都是从旧货市场上淘来的。

  • 曾经在一栋西洋古典老建筑房檐“站岗”的陶俑怪兽,被kathryn搬回家,打通滴水嘴,成了浴缸龙头。图书馆气质的餐厅,陶俑怪兽把守的水龙头……优雅之下还藏着各种小幽默。

  • 主卧及卫生间的墙面处理有很强的手工痕迹,类似意大利湿壁画的质感。

  • 主卧的床头柜来自上海。暖橙色调贯穿整个家,让人想起《圣经》里的一句话:“爱是恒久忍耐……爱是永无止息。”

         26年前, kathryn scott路过纽约布鲁克林高地的一个教堂,发现了隔壁一处上了年纪的褐石连排公寓。凭着设计师的敏感,她看出这个房子“有潜力”。当时房子正在翻新中,准备变成“标准的”现代公寓,kathryn赶紧出面交涉,和先生谷文达将它“抢救”下来。转眼,一家人已在此住了二十多年,几经改造,这个家竟在纽约设计界声名大噪,以至于不得不设立开放日以飨观众。ad采访前的这个周末,就陆续有二十多名专业人士慕名前往参观。

         大家除了想见识一下kathryn的设计功力,对这个家的男主人也充满了好奇——他无疑是目前最受国际瞩目的中国艺术家之一。谷文达上世纪80年代移居美国纽约,是国画大家陆俨少的弟子。虽是传统中国水墨出身,作品却大胆激进,他以人体素材所做的大型装置曾在西方世界引起轩然大波。而相守多年的妻子kathryn虽是美国人,身上却透着敬天惜人的中国气质,温婉和气,她的设计大量借鉴中国文化元素。夫妻俩在一起,融合形成了一种奇异的中西气场,体现在这个家角角落落的无数个有历史的细节里。

         谷文达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一流美术馆都有过展出或者收藏,而家里客厅的这一幅,他选择了自己的观念水墨画(《遗失的王朝》系列中的一幅,此系列至今仍在继续),却与一个残缺的维纳斯雕像和谐相处,后者是kathryn从拍卖会上买来的,因为喜欢那些优美古典的衣袂线条。更绝的是,曾经在一栋西洋古典老建筑房檐“站岗”的陶俑怪兽,被kathryn搬回家,打通滴水嘴,成了浴缸龙头,浴室的落水则由从北京跳蚤市场淘来的多孔龙纹石砖铺就,平添了一种似乎融合了西洋古典和日本清寂美学的古意。谷文达经典的“中西合璧椅”被放在卧室床边,提示着东方与西方之间的交流与融合,哪怕是误解或冲突。家里通常是由谷文达挑选放自己的哪件作品,而怎么放,则由kathryn来拿捏,时不时换个位置找点新鲜感。

         二楼厨房是一家人活动最多的地方。因为谷文达的艺术创作空间以上海的工作室为主,而在家里的时间更多是陪着家人。女儿正在读小学,放了学先去楼下妈妈的工作室里写完作业,然后上楼吃晚饭,厨房岛台的壁面上时而还写着当日食谱。kathryn对食物的选择有自己的一套理解和要求,基本上以天然、有机为主,选择“食物”而不是“食品”,但同时也注意避免一些伪有机产品。吃的方式也会有所讲究,例如为了降低致敏的可能,谷物、豆类和坚果经过浸泡之后再食用。家里还保留着一只全美绝无仅有、中国也再难觅到的双灶眼中国老式灶台面,它带着谷文达的妈妈在半个世纪前做饭的香味。这也是被kathryn从中国老家的翻新工程中“抢救”出来的,谷文达的哥哥为此大为吃惊。

         这栋建于19世纪60年代的老房子,其关键正是“历史”,也是当时kathryn所看到的“潜力”所在。家里大到天花板、墙壁、门窗,小到一个抽屉拉手、一个电源开关,一概找不到任何工业时代大规模复制的痕迹。夫妻俩多年来在纽约与上海之间奔波,收集了大量古董和旧物件,包括早已绝迹的纽扣式开关、老式听筒电话、老式橱柜把手、中国旧时乡下的虎皮帽子、古陶古木古砖……事实上,听说这家女主人收集“破烂”后,布鲁克林很多翻修家居的邻居,都会把准备扔掉的旧物件送到她家来。他们的地下室里至今存了不少,kathryn觉得日后必有用处。

         房子是一家人的作品。2001年,kathryn的妈妈同意搬来和他们一起住,也带来了1940年代的美式老木箱和一些有年头的装饰品,甚至祖母的地毯,都被一一应用于卧室和厨房。对这家人来说,妻子的绘画、小女儿的涂鸦和先生在艺术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作品同等重要,因此被一一郑重地悬挂。不久前,女儿卧室整面墙干脆全部用黑板改造,让她尽情涂抹。谷文达叱咜国际艺坛,却从来不逛博物馆和画廊,因为他不喜欢“二手”资源,认为自己艺术全部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生活的每一天。在这个拥有一千个细节的有历史的房子里,一家人创作艺术、创造生活,也让房子和人独有的历史延续下去。

    photographer mark gregory peters

    writer ginger editor 夏金婷



    转载声明:本文内容及图片ag尊龙凯时的版权为《安邸ad》杂志所有,未经正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。
    关注官方
    微信账号

    关注
    安邸ad vip

   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