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·林中鸟巢 nesting instinct-尊龙凯时app

最美丽的家 ad style  | 2012.08.02

台北·林中鸟巢 nesting instinct

在林中给自己筑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“巢”,有了这个巢,才能生“蛋”……台湾雕塑家杨柏林也是位诗人,聊起自己的家真是与众不同!
编辑 | jovier chien
造型 | fanny dillon
作者 | 柯维玲
摄影师 | a. chester ong

    有着两层楼落地窗的卧室,正是充满圣殿宁静气场的私人空间,空间中不时摆放着主人喜爱的雕塑收藏,有他自山西旅行时收藏的素人雕塑家的镇水兽,以及机缘巧合遇见的欧洲雕塑、台湾原住民造房用的六龟板岩的小木桌。

    主人: 杨柏林,1954年生于台湾云林,崛起于台湾艺术圈的自学型天才艺术家,选择以充满诗意的雕塑为主要创作媒材,带着如鹰般锐利的眼及自然不做作的情感,观看头顶上的一片天,脚下的一块地,作品越被深入探究,越能挖掘出丰富的内涵,如同他的生活空间。

     走进杨柏林在阳明山上的家,得先经过一段摆满大型雕塑的林阴大道,再看见隐身在森林的低矮建筑,当时脑中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,台北竟然也有这种在电影里 出现的房子。杨柏林是台湾雕塑艺术家,喜爱大自然,作品亦从自然中汲取灵感,而他的家,就像是从森林里长出来的玻璃盒,四周完全被绿荫所覆盖,从废墟开 始,如树木的有机体一般,慢慢地长成现在的样子。杨柏林说:“我的家就是一个装置艺术,就像我需要一个自己做的鸟巢,才能生蛋。”
     没错,就像鸟巢,这个偌大的空间,一砖一瓦,没有都市水泥大楼的制式方正,没有连根拔起的树木重建,而是与树林完美共生,随着主人生命的起伏变化,再不断 长出新空间。杨柏林说:“我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也是玩空间。因为大型雕塑创作是立体的,需要和天空、土地联结,也是空间的一种展现。”也因为对空间的敏感, 这个家不是在平面图上一笔一划地构思,而是杨柏林以装置艺术的概念来创作,从潦草的概念图来捕捉脑中浮现的想法。
     “我住的空间不只这里,而是穿透到树林的高度、深度,穿透到更远更远的地方,所以我的空间很大。树林那边有我的作品,有些还起了藓苔,我想让它们在自然界 里自由生长。”充满诗意的杨柏林一语道破空间的迷人之处。从外观看,你感觉这只是一个一层楼的建筑,推开铜制的太极圆形大门,竟是三层楼的空间。因为沿着 山的坡度而走,从门厅往里走,有会客室,还有隐藏着地下室的工作室、户外泡澡区。主要楼层为挑高的卧室所在之外,左侧通道可通往书房,另一边通道则通往浴 室。浴室有一楼梯往上通往二楼挑空区与户外露台。从卧室往下同样通往底层的工作室。
     卧室是杨柏林待最久的地方。“睡觉的时候可以看到户外灯光投影的美好树林。而白天,整面落地窗更是让我清楚看到云朵的变化,多么有趣!”除了与自然为伍, 这个家的另一个特点,就是满屋的古董和画作,就像卧室里摆放的四根收藏自庙宇拆卸下来的旧实木柱,上头分别以马、非洲钱币、裁缝车等装饰。还有一旁的旧家 具、小物件,让人忍不住探头探脑地东看西看,总觉得每个角落都会有一个新的发现与惊叹。
    另外,如密室般的会客室,在台湾原住民酋长造房用的六龟板岩的地板上,安静地伫立一尊宋朝观音,是杨柏林在朋友的店淘回来的,观音的气度深深地吸引了他,反映他个人的深度和美学,而古文物、自然岩石,与现代空间的交错,则形成一股神秘的氛围。
      “雕塑是我心灵的飞行器,在天地间寻找一处生命的安定点。”同时也是诗人的杨柏林,非常感性,总能将万物“生命化”。当他说“天空就在最接近泥巴的地方” 时,他可能正坐在他私人“神殿”,那张最靠近天空的躺椅,和自然对话。而当我们踏进这个神殿时,确实也深深感受到,和天空、树梢零距离,内心的天空变大 了,心也跟着自由地飞翔起来。

转载声明:本文内容及图片ag尊龙凯时的版权为《安邸ad》杂志所有,未经正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。
关注官方
微信账号

关注
安邸ad vip

网站地图